文明出游 莫負河山好風光

10月2日晚,宜昌夜游觀光船正在通過至喜長江大橋三江段。(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吳延陵 攝)
“十一”長假,秀美宜昌,喜迎四海客。
行走街頭巷尾,記者發現,靚麗的“警察藍”“志愿紅”……他們堅守一線,疏導交通,構筑起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到各大景區景點,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凡人善舉不斷涌現。文明已成為旅行中最美的“風景”。
志愿服務,文明花開別樣紅
10月2日,記者來到三峽大瀑布景區,新上線的“金魚寶寶觀光車”精彩亮相。
現場,吳夢如身穿漢服,正在引導游客掃碼入園,并勸導游客規范佩戴口罩。
“穿著漢服做志愿服務還是頭一次。”吳夢如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利用假期報名參與公益活動。
據了解,三峽大瀑布旅游區黃金周前與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招募三十余名大學生參與景區志愿者服務,設立志愿者服務崗,為游客提供咨詢,引導游客文明游覽。
“穿漢服開展志愿服務不僅能彰顯景區的山水文化特色,也能以別樣的風貌倡導文明旅游,游客養眼又養心。”三峽大瀑布景區毛越康介紹。
在宜昌,越來越多的志愿者致力于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出一份力。
在屈原故里景區停車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身穿統一的工作服,指揮車輛有序停放。進入景區,志愿者們引導游客規范自身行為,遵守防疫要求,自覺文明出行,并為游客派發文明旅游宣傳資料。
“非遺小院”內,各類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在志愿者的講解下,游客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文化課。記者了解到,9月30日起,“非遺小院”正式入駐屈原故里景區并開業迎客,景區組織了專門的志愿者團隊,提供屈原文化知識義務講解,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屈原文化。
“風景好,文化好,服務好。”來自荊門的游客鄒志勇連用三個“好”字評價此次出行。“文明之城名副其實,我們不虛此行。”
守望相助,帶來滿滿“安全感”
“太感謝你們了,宜昌不僅山好水好,人更好。”拿回丟失的手機后,武漢來宜旅游的趙先生拉著工作人員的手連聲表示感謝。
10月3日下午4時許,在三游洞景區快艇碼頭處,工作人員袁揚急急忙忙地抓起一個白色的手機,按住頭上的小紅帽沖了出去。
“沒想那么多,看見游客手機丟那了,就想送回去。”其間,袁揚在工作群詢問失物招領點的負責人,又發動工作人員一起尋找,終于找到了已離開景區的游客趙先生。
來宜昌旅游,不僅能品味秀麗的山水風光,更會在一場場守望相助中感受脈脈溫情。
10月2日,三峽大壩旅游區,近萬名游客頂著烈日打卡“大國重器”。
人群中,兩個孩子哭喊著“我媽媽不見了”。正在巡邏的民警田杰敏第一時間把小朋友領進帳篷(警務室)并安慰:“不要哭,我們幫你一起找。”
民警杜廣謀迅速通過小孩兒手中的手機跟大人取得聯系,告知兩個小孩兒在185帳篷(警務室)。
不一會兒,家長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警務室)和小孩團聚,激動地向執勤民警表示感謝。
記者了解到,三峽壩區公安分局全體民輔警頂著烈日堅守崗位,將警務室搬進景區,扎營在離游客最近的地方,真真切切讓游客感受到“溫暖、放心、安心”。
文明出游,人人都是風景線
10月2日,在宜昌博物館,記者看到博物館門前,游客都自覺佩戴口罩,在志愿者的引導下有序通過體溫監測站進入場館。
巴楚夷陵展區,游客聚精會神聽志愿者講解。整個館區分工明確,細節之處皆顯文明新風。
“今天參觀游客數量是平常的三倍,‘我們的中國心’國慶主題教育,預約人數達6000多,比‘十一’當天還要火爆。”前臺負責接待咨詢的市場部工作人員王某向記者介紹。
“在博物館參觀不能使用閃光燈拍攝文物,否則會對文物造成損害。”區實驗小學的李進跟媽媽一起來觀展,還不忘給母親科普參觀注意事項。
綠色環保新玩法也正悄然流行。在清江天龍灣“圈圈王國”輪胎主題樂園,廢舊輪胎在孩子們的手中變廢為寶,成為形態各異的“藝術品”。
“廢舊輪胎創意涂鴉和巧手搭建,既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普及環保理念。”陪孩子參與活動的市民張女士說。
這是該景區新推出的游樂項目,游客按照要求參與景區相關活動,可免費獲得涂鴉輪胎一條,參與親子手繪DIY,在游玩互動中感受到變廢為寶的樂趣。
“十一”期間,宜昌發出倡議,“文明出游,從我做起;關注疫情動態,安全理性出游”。在宜昌,越來越多的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守護美麗宜昌貢獻自己的力量,于“小細節”之處見“大文明”。(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王瑩 熊東華 見習記者 黃澄 艾金欣 譚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