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綜合治理“三峽路徑”獲全國推廣
日期:2022-07-13 09:59來源: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 責任編輯: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 閱讀量:
近日,財政部召開全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會。會上,湖北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被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
為改變長期以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各自為政、多頭治理問題,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十三五”期間,組織實施3批25個試點工程。湖北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018年被納入第三批試點項目,范圍覆蓋宜昌市沿江8個縣(市、區)、恩施州巴東縣和荊州市松滋市,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重點實施63個項目,總投資103.2億元,其中中央獎補資金20億元,地方配套資金83.2億元。
試點改變過去單一治山、單一治水的傳統模式,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打通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實行一體化治理。截至2022年6月底,62個項目已完工驗收。
試點3年多來,我省堅持系統思維,一體推進試點工程,探索出一條全流域、全方位、全過程生態綜合治理的“三峽路徑”。省市縣一體合力推進,建立由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總召集人,省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和試點市縣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贏”格局。規建管全程把控,高標準規劃18大工程,并與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長江大保護PPP項目協同推進。政企社多元投入,整合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地質災害防治、退耕還林補助等資金用于工程試點,與三峽集團、葛洲壩等央企國企合作,建立“投、融、建、管、營”一體化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采取PPP、BOT、EPC等方式實施,多渠道緩解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