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加強規劃和管控 爭當城與山水和諧相融的典范
9月19日,宜昌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宜昌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相關情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夏文翰介紹,宜昌市將始終堅持從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加強規劃和管控。凡是與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建設相違背的一概不做,凡是沒想清楚的堅決留綠留白,防止對城市風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堅決保護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風貌,塑造“山水一幅畫”的國際濱江山水城市意象。

北岸控密度,建設顯城透綠的繁榮都市。堅持“小街區、密路網”,路網密度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老城保持100—200米*100—200米的街區尺度,新城區控制在150—200米*200—250米。居住街區基準容積率控制在2.0以下,商業商務街區容積率控制在2.5左右,形成宜人的空間尺度。充分利用北岸城區山形水勢,在建好柏臨河綠廊、運河綠廊等基礎上,沿江每隔1.5—2千米增設連通山水的垂江綠廊,增強濱江節奏感和感知度,提升市民通江可達性。

王恒 攝
南岸控高度,建設顯山隱城的山水畫卷。借鑒杭州西湖的建設管控經驗,采取多層低密度的建設方式,尊重地形,不挖山填湖,不破壞水系。臨江一線地塊新建建筑基準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山城緩沖區新建建筑高度不宜超過24米,重點發展地區新建建筑高度以不超過磨基山相對高度的1/3為宜,也就是不超過50米,標志性建筑高度不得突破60米,塑造錯落有致、優美舒展的天際線。

楊柳 攝
濱江控寬度,建設高品質親水綠岸。借鑒上海黃浦江建設經驗,堅持還水于民、還岸于民、還綠于民,分段管控濱江寬度。北岸城區新建段濱江退岸復綠基準寬度為100米,有改造條件的區段濱江退岸復綠寬度控制在200米左右。南岸濱江退岸復綠基準寬度控制在200米。在預控充足的濱江綠化空間基礎上,依托現有濱江道路,通過局部打通、拓寬等措施,形成連通“秭歸—市區—宜都—枝江”的最美風景道,激發濱江公共活力。

吳延陵 攝
接下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按照“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濱江控寬度”的建設標準,加快制定濱江地區風貌管控規劃,形成“城建鐵律”,并上升為地方法規,恒久堅持,爭當城與山水和諧相融的典范。

付蓓蓓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