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學會“看天識災”!宜昌開展2800余場“屋場培訓”
日期:2025-06-17 16:18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 閱讀量:
“看到山體裂縫要趕緊報!” “切坡建房要留排水溝…”宜昌市把地災防治課堂搬到村民家門口,用“土辦法+新技術”為百姓筑起安全防線。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2800多場“屋場培訓”,7萬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學習“看天識災”。

“專家講的這個山體滑坡前兆,我們村后山就有類似裂縫。”秭歸縣茅坪鎮村民老張在參加完屋場培訓后,立刻向村里報告了隱患。像這樣的“土專家”課堂,今年已在宜昌各村組開了2800多場,發放的5.3萬份防災手冊里全是建房選址、排水修建等實用知識。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負責人介紹,不僅請來貴州的“老地災”專家傳經送寶,還創新采用“直播演練”新形式。4月在秭歸縣舉行防災演練,現場265人參加,還有2.27萬村民通過手機“云觀摩”。屏幕上,無人機巡查、應急喇叭預警、轉移各線指引等環節一目了然。
在隱患排查方面,宜昌市專門制定“543”排查口訣:盯緊5類危險區(建房切坡、公路沿線、工地、景區、礦區),查看4個關鍵點(山腳、陡坎、邊坡、裂縫),重點觀察3個癥狀(變形跡象、排水狀況、防護措施),指導各地各部門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現在連放羊的老漢都知道要留意山體裂縫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圳平鎮應急辦主任說,通過“大喇叭+微信群+明白卡”方式讓防災知識真正進村入戶。
從專家講堂到屋場培訓,從紙質手冊到直播演練,宜昌市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方式,把地災防治“專業活”變成百姓“家常課”。這種“土洋結合”的防災模式。或許正是基層應急管理的破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