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名片!宜昌讓“剩余空間”成“金邊銀角”
至喜長江大橋橋下變身市民休閑的“城市客廳”,體育場路路邊的一塊荒地成了居民就近散步的口袋公園,西陵二路路邊的一塊邊角地建起立體停車樓……近年來,我市積極利用橋下、街旁等城市剩余空間,通過場景植入、設施升級和功能疊加,將“剩余空間”打造成供市民休閑、娛樂、停車、乘車的“金邊銀角”。截至目前,全市利用低效用地新增停車位4962個,建設口袋公園63個。
橋下空間煥發活力
7月5日早上,宜萬鐵路宜昌長江大橋下的王家河公園綠樹成蔭,運動區內10個乒乓球臺一字排開,退休市民高顯才和幾名老友開心地打著乒乓球。

龔昌俊 攝
走進公園,記者看到,橋下風景真不一般,有休閑步道、風雨連廊、兒童滑梯、橡膠地板……兒童和成年人各得其樂。
夷陵長江大橋橋下空間經過提檔升級,新建了兩處觀景平臺并配備了休閑座椅。記者看到,幾名游客坐在椅子上,欣賞著眼前的美景。

龔昌俊 攝
市民李顯玉說,不論刮風下雨,她每天都會到大橋下面的小廣場遛彎,呼吸新鮮空氣,特別愜意。入夜,觀景平臺下面的江畔空地成為夜市,游客可點奶茶、輕食等,還可免費看電影。
在至喜長江大橋緊鄰沿江大道的橋下空間,運動場地、兒童游園、綠化景觀、人行棧道、休閑座椅、公交站點、非機動車停車點巧妙融合,充分滿足了周邊市民的休閑娛樂和公共交通服務需要。

龔昌俊 攝
不僅大型橋梁的橋下空間得到高效利用,人行天橋下的空間也煥發活力,成為市民遮風避雨、休閑小憩的場所。記者在城區東山花園附近的人行天橋下看到,這里有休閑座椅、流線型的桌面,還有設計精巧的兒童游樂設施,文藝范十足。
一個個橋下空間的邊角地,被城市建設者“見縫插針”地利用起來,通過營造休閑和運動場景,成為市民的“新空間”。
“邊角地”派上大用場
“有了口袋公園,我們每天下樓就能散步。”近日,在西陵區體育場路口袋公園遛彎的市民楊女士說。

體育場路口袋公園
體育場路口袋公園占地3200平方米,全長454米。過去這里是一塊荒地,如今已經建成集童趣樂園、特色趣味小品、休閑娛樂、觀景平臺、827歷史文化特色于一體的綜合性口袋公園,附近居民就近休閑、散步有了好去處。
在完善城市功能時,往往會遇到空間不足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城市功能提升?

御景天地口袋公園

智禧灣口袋公園
為此,宜昌市在“邊角地”利用上,簡化供地程序,對不具備單獨開發條件的邊角地、零星地以及插花地,按照“能建什么供什么”的原則,協調交通、園林、城市更新等部門,按公園綠地、道路交通、公共停車場等用途進行打包供地。同時,優化審批流程,出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將加裝充電樁、景觀小品以及不增加建筑面積、不影響他人物權的綠化工程等納入豁免清單,不斷提高審批效率。

陶珠路停車場

南湖停車場
CBD立體停車樓原是修建西陵二路快速路后留下的一個邊角地。如今,已經建成一座3層立體停車樓,增加了35個車位。既方便了白天逛街的市民臨時停車,避免了交通擁堵,又緩解了附近居民晚上停車的難題。


圖源 宜昌城市停車
城東公園社會停車場,是利用“巴掌地”坡度差建設的一個建筑面積為4588平方米的立體停車場,不僅實現高效利用剩余空間,而且提供停車泊位148個,其中地上停車位50個,地下停車位98個,緩解了中南路一帶的停車壓力。

城東公園地下停車場入口處綠樹成蔭
通過探索將邊角地與交通擁堵治理、美化城市環境相結合,建設停車場和口袋公園,使城市有限的存量空間得到集約、復合與再利用。
機制保障深挖資源
為了深度挖掘存量資源空間,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對城區未安排開發建設項目、已安排開發建設項目但未實施的臨街閑置土地和現狀環境較差的荒地、零星邊角地進行核查,共篩選出85個地塊,總用地面積約129.39公頃。在此基礎上,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去年出臺《關于規范協議出讓零星土地管理的通知》,探索以協議出讓方式推動低效零星土地盤活利用,通過整合利用,提升零星土地價值。
通知要求,對符合條件的零星土地,按照明確開發要求、公開接受申請、編制出讓方案、公示出讓信息、簽訂出讓合同5個步驟進行協議出讓。一方面主動將協議出讓信息向社會公開,擴大信息覆蓋面,創造有效需求增加交易機會;另一方面協議出讓方案根據意向用地者的投資條件和用地需求量體裁衣,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零星土地產生的原因較復雜,面積大小也不一致。通知要求,對超規模的零星土地,要開展是否具備單獨開發條件專題論證和專家評審,借助專業團隊與專家力量提升決策的科學性。
三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王磊認為,挖掘存量資源,科學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間,有效提升空間要素配置效率,彰顯出城市規劃建設加速更新,城市治理從粗放走向精細。宜昌市通過對有限城市存量空間資源的集約、復合與再利用,滿足了人們對公共服務的多層次需求,顯著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居民福利,創造了巨大的“正外部性”,更好地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空間。這種深度挖掘存量資源的“精明增長”模式,是提升城市韌性、宜居性與經濟活力的高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