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直播間》聚焦:從關停到綠色重生 千畝果產揭開遠安廢棄礦山的“逆襲密碼”
遠安縣茅坪場鎮白云村曾是知名的煤礦村,鼎盛時期全村擁有煤礦企業16家。2018年全村煤礦企業整體關閉,留下一個個如小山般的尾礦堆場、煤場,礦山開采損毀土地面積達440畝,廢棄礦山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白云村因地制宜,開展渣場、煤場清理整治,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修復損毀土地,增加耕地,減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累計復墾土地440畝,種植油茶、玉米、雷竹、獼猴桃。探索“礦山生態修復+現代農業”模式,走綠色發展道路,讓老百姓從吃“資源飯”到吃“生態飯”。

白云村成立獼猴桃種植合作社,連續5年舉辦白云村獼猴桃采摘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采摘、游玩,煤山變果園也吸引了人才返鄉創業,白云村從“礦渣村”一躍成為“生態村”。
目前,白云村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1100畝,成為遠安縣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并先后獲評湖北省“綠色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

堅定不移退出煤礦
白云村曾是遠安的煤礦大村,鼎盛時期,該村擁有煤礦企業16家。2018年,白云村大堰、茶樹灣、水田沖、月亮埡、獅子腦等16家煤礦企業及白云磚廠響應號召,整體關停退出。
全面開展生態修復
煤礦開采帶動了經濟發展,但關停后也給大地留下了一道道“傷疤”,遠安縣下決心根治尾礦堆場引發的生態問題。遠安縣及時進行平整、覆土復綠,累計復墾土地440畝,其中采取自然修復方式110畝,種植油茶和玉米295畝、雷竹15畝。對煤粉“黑化”的建筑和路面進行除黑刷白、換瓦修葺,疏通被侵占的河道,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在整治完畢的獅子垴煤礦舊址,成片嫩綠油菜幼苗鉆出地面,礦山生態修復成果顯現。
引進產業轉型升級
煤礦退出,白云村積極謀求產業轉型,經過考察調研,決定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產業。
為了推動獼猴桃產業發展,村委會成立專項資金,按每畝1000元的補助標準鼓勵村民發展獼猴桃種植業。同時利用礦山企業關停遺留的閑置房屋修建凍庫1個,并搭建了淘寶電商平臺,注冊成立“堰云嶺”商標,推動獼猴桃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幾年間,白云村從“礦渣村”一躍成為“生態村”,徹底告別了“黑色”歷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曾被煤灰困擾的小山村,通過實施“生態修復+產業導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先后獲評湖北省“綠色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如今,白云村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11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煤礦關停后的不足5萬元攀升至目前的25萬元,帶動了200余戶村民年均增收2.5萬元。

近年來,遠安踐行新發展理念,告別資源依賴、棄“黑”追“綠”,在礦山生態修復中導入綠色產業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繪就詩畫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