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不動產登記服務標兵風采展示丨宜昌市夷陵區不動產登記中心陳勝勇
2025年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施行十周年。日前,湖北自然資源微信公眾號推出特別專欄《全省不動產登記服務標兵風采展示》。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始終秉持高度責任感;他們依靠嫻熟的業務技能和熱忱的服務態度,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的不動產登記服務;他們被光榮授予“全省不動產登記服務標兵”稱號。接下來,一起走進陳勝勇的故事。

(從右至左第八位為陳勝勇)
全省不動產登記服務標兵風采展示
陳勝勇:以專業守底線,以精準樹標兵
——不動產登記人的30年
晚上九點半,陳勝勇辦公室的燈光依舊明亮,原來是他正在為某企業仔細核對權屬資料。該企業急需融資但登記材料不齊,他便逐年上溯分析,手把手協助企業捋順登記前置環節。這樣的場景,在他30年的不動產登記生涯中早已成為常態。作為宜昌市夷陵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干部,高級工程師,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見證了夷陵區不動產登記從分散到統一,從線下到線上,從城市到農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以“創新”為動力
他是服務模式的“拓新”人
30年的登記工作經驗,讓陳勝勇更知道企業和群眾需要什么,登記人可以提供什么。這些寶貴的積淀,幫助他以“小切口”改革推動不動產登記便民利企、提質增效。在他的推動下,2020年夷陵區實現“交地(房)即交證”;2021年創建“夷速登”志愿服務隊,累計上門服務300余次,惠及群眾2000余人、企業300余家,被宜昌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授予“宜昌市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榮譽稱號;2022年主導“五證同發”“驗收即登記”改革;2023年,帶隊研發不動產地籍圖可視化系統,做到有圖可查、有房可看、三維可視,啟用“公證+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站;2024年,創新推出“不動產登記+婚姻登記”聯辦窗口;2025年,成功入選國家部委改革事項“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成果與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庫融合共享示范”及省級改革事項“林權管理信息與不動產登記信息互通共享”兩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項目。這是繼入選“不動產宗地分割登記改革”“土地使用權預告登記”“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后,連續四年獲批。
湖北祥臨科技有限公司由翔陵紙制品有限公司更名而來。2014年9月,原公司將兩處土地廠房在銀行融資貸款。2021年7月,投資方想在該公司空閑土地新建集中供熱項目,希望祥臨科技以產權清晰且獨立的土地入股建設新廠房。但由于過去土地和房屋抵押在銀行,土地分割變成了“攔路虎”。了解情況后,陳勝勇將單位名稱變更、房地一體“兩證合一”、宗地優化合并再分割等四個登記流程合并,將原9個土地使用證和25個房屋所有權證優化整合后,頒發了10本不動產權證書。同時辦理抵押權變更登記,向銀行發放2份不動產登記證明,還制作新舊證的變更對應表,既明晰產權,又保證抵押安全。在他的推動下,轄區內涉企不動產登記平均辦理時限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小時,抵押、查封、注銷等業務即時辦結。
以“專業”為鎧甲
他是克難攻堅的“工匠”人
他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高效準確的工作質量和積極負責的辦事作風,讓單位多次收到群眾自發送來的錦旗和表揚信。面對個別群眾的質疑,能夠耐心傾聽、細致解釋,用真誠的態度和專業的解答化解疑慮和矛盾,他對專業的深耕與堅守最終贏得群眾的肯定。
“這么多年的問題終于解決了,我拿到大紅本了!”2024年9月,汪先生激動地展示著自家的不動產權證書。據悉,汪先生屬原宜昌縣第一服裝廠職工,1992年按房改政策以成本價購買單位住宅1套并辦理房產證,土地仍為宜昌縣明珠服飾有限責任公司一分廠,因企業改制導致他無法辦理“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陳勝勇了解后,梳理可操作性強的化解政策,以問題整改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優化流程和細化環節,主動在小區內張貼辦證公告并鼓勵具有不動產登記辦理條件的業主積極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成功化解該難題。
從窗口受理到上門服務,從化解積案到改革創新,陳勝勇用30年的堅守詮釋著“為民服務”的初心。他常說:“看到群眾拿到證書時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這樸素的話語背后,是一位不動產登記人對事業的熱愛與擔當,更是新時代基層工作者赤誠的精神寫照。
以“初心”促成長
他是薪火相傳的“領頭”人
陳勝勇平日里刻苦鉆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規程》等法律法規,參與編寫《夷陵區不動產登記辦事指南》,是單位公認的“活字典”。他不僅自身業務過硬,還積極帶領大家從受理、審核、發證、地籍調查等多方面鉆研“充電”,推進“一窗綜辦”“一網通辦”“跨域通辦”等便民利企改革,推動解決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登記難”。在他的帶動下,夷陵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形成“師徒結對、業務傳承”的良好氛圍,已有13人取得不動產登記代理人,多名年輕同志提拔擔任鄉鎮政府或局屬股室、二級單位負責人。
30年光陰流轉,陳勝勇用每一件精準的登記、每一次創新的探索、每一場貼心的服務,將不動產登記人的職責與溫度,深深烙印在夷陵區發展的脈絡里,也刻進了群眾與企業心間。這束從 “窗口”點亮的光,終將照亮更多產權守護的道路;這份始于“心口”的擔當,也將激勵更多基層工作者,在平凡崗位上續寫為民服務的不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