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四位一體” 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2019年以來,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以建立自然資源和規劃信用信息分類管理制度為重點,大力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建立起“完善評價標準—建立誠信檔案—開展信用評價—推進信用公示”四位一體的市場主體誠信體系及配套制度,有效提升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治理能力,為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營商環境優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完善評價標準。根據《湖北省自然資源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湖北省自然資源領域信用承諾實施辦法》,結合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的事項特點,修改評價指標體系,以客觀、準確評價信用信息為原則,將各不同層級文件的信用管理和評價內容進行整合,優化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5大市場信息的評分細則和分值,建立了統一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制定并印發了《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信用信息分類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誠信檔案。將誠信體系建設與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劃管理、測繪管理、礦業權管理、中介服務市場和工程建設項目市場管理等各項業務工作統籌起來,完善信息采集、存儲、認定和錄入辦法,歸集、整理基礎信息并在社會信用平臺上獲取市場主體的相關信用信息,建立評價對象的誠信檔案庫。
三是開展信用評價。2020年5月,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相關科室、分局和局直屬單位對2019年的行政職權和中介服務事項開展了全方位信用評價。評價信用事項236項,共涉及土地出讓評估機構18家,土地使用權人65個,采礦權人3個,礦權中介機構6家,規劃方案設計單位25家,規劃條件核實單位23家,測繪單位10家,國土整治項目從業單位161家。
本次評價對1家建設單位未經批準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內容進行建設的失信行為給予扣分的處理;對礦業權市場的3家中介機構提供的報告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行為進行約談;對7家國土整治從業單位進行了信用降級處理:其中6家單位降為C級,1家單位降為D級,并在信用中國網站予以公示。
四是推進信息公示。以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信用目錄為依據,不斷完善基礎信用信息歸集與管理力度,在保證數據報送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按照“月度有更新 、事項全覆蓋”的原則,落實“誰主辦、誰公開”的主體責任,提升數據報送覆蓋率和更新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