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五措并舉”提升土地儲備調控能力
十三五以來,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土地儲備管理為抓手,引導土地供給,調控有形市場,防范債務風險,形成聚合效應,五年累計儲備土地6109畝,供應出讓土地15736畝,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有效要素保障。
構建土地供應市場“三統一”。科學編制土地年度供應計劃,五年來住宅用地年均供應量穩定在1700畝以內。為促進城區土地市場平衡發展,形成統一的土地供應市場,將夷陵區4個片區的經營性用地納入宜昌城區統一供應體系,實現了“統一計劃安排、統一方案審批、統一出讓交易”的“三統一”新模式。
形成片區發展聚集“新優勢”。加大棚改項目地塊供應,五年來,共出讓19個棚改地塊1458畝土地,土地出讓收入111.93億元。2017年至2020年出讓的經營性用地配建公共設施用房6.1萬平方米,社區配套不斷完善。推動伍家崗區城東片區等7個片區成片開發,開發一片成熟一片,形成片區聚集效應,建設便捷生活圈。
創新儲備地管理“新模式”。將322宗儲備庫土地委托轄區人民政府管理,發揮政府區域管理優勢,對儲備土地實行“一地一冊一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隱患、侵權行為和環境衛生治理。加強儲備地臨時利用和復綠工作,將解放路、營盤路等儲備地用于建設臨時停車場,將田田化工、建鑫實業等約420畝土地復綠;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協調轄區政府、征收辦、城監等部門迅速啟動解危安置,疏散撤離住戶,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建立防控重大債務風險“新機制”。一是建立土地儲備“資金池”,健全土地收儲資金使用和管理體系,統籌歷年結余儲備資金,恢復計提土地儲備基金,增強土地儲備造血功能。二是建立專項債券項目庫,規范和完善儲備項目和債券“一對一”發債機制。三是政府債務、金融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歸還銀行貸款13.88億元,承接政府隱性債務全部清零。
打造土地儲備智慧發展“新樣板”。建立土地儲備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加快土地儲備庫、土地出讓庫、土地債券庫“三庫”建設,打造土地收儲、整理、供應、專項債劵等全流程全覆蓋管理,不斷創新智慧儲備+理念,夯實數字土地儲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