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扎實開展 “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動
近日來,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各分局按照局“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動的相關要求,結合實際,多措并舉,在全系統掀起了“崗位大練兵”的熱潮。
法規科
一是明確練兵目標任務。會同局法律顧問進一步梳理科室職能職責,通過集中研討、交心談心、問題剖析和組織生活會等方式明確當前科室工作的短板和弱項,明確下一步在統籌協調、體制機制建設的工作重點。
二是強化業務培訓管理。8月5日,組織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培訓。邀請市信用辦負責同志就雙公示概要、省市信用平臺填報、信用平臺填報操作、信用修復以及聯合獎懲誠信文化等信用信息報送工作進行了授課。局機關各科室、局直屬單位、城區各分局共計30多人參加培訓。
三是通過實戰練兵。8月13日,組織了市局2021年度首場行政處罰案件聽證會。市局執法監督科、執法支隊、城區分局共計12人參加了聽證會。通過本次聽證會,進一步提高了自然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促進了依法行政,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耕地保護科
堅持立足崗位,注重實效,在科室內形成學業務,破難題,做行家,當能手的濃厚氛圍。一是組織了集體學習。科室集中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重點學習了《條例》中對強化對耕地的保護以及針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以及“合村并居”中違背農民意愿等突出問題所強化的法律責任;二是系統梳理耕地保護,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占補平衡相關政策文件,對業務工作中出現的難點疑點開展研討;三是對計算機操作與應用及相關辦公軟件進行強化及細化培訓。
人事科
一是組織集中學習《公務員法》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二是以開展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法規劃再自查再整改為契機,組織科室人員通過集中討論的形式,梳理、完善、擬定干部人事工作相關事項工作流程。
地質科、監測站
地質科、監測站迅速發動組織干部,結合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崗位特點,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動,8月以來,分2次組織兩名年輕干部,對項目管理及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平臺兩個方面進行了討論交流。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
一是制定了“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的時間、步驟、具體內容和組織要求;二是購買業務培訓資料,針對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更新實際,購買了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行政強制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注解與釋義資料,保證支隊干部人手一本;三是開展隊內業務展示,由各隊、科、室選派代表就土地執法、礦產執法、衛片執法、綜合業務、信訪安全等內容開展業務講課,甄選優秀年青干部參加全局業務大比武活動;四是開展集中學習。從學習新修訂的法律法規入手開展集中培訓,副支隊長嚴漢斌首先介紹了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十個亮點,支隊長盧志亮剖析了新版與舊版法律的不同,分管副支隊長祁志常引導大家展開熱烈的討論,對新版法律的實施結合執法實踐各抒己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土地儲備中心
一是廣泛開展動員宣傳。結合儲備工作實際,制定活動和業務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做到全員參與,全員覆蓋,全員提升;二是立足崗位,履職盡責。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精神狀態在崗位上、在實踐工作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三是以問題為導向,強弱項補短板。邀請市場主體分析研究市場情況,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四是優中選優。在練兵備戰工作中,提升能力,發現人才,選派優秀青年干部參加市局“崗位大練兵”活動。
點軍區分局
一是召開活動動員部署研究會,制定了學習計劃和方案;二是開展講課促學和討論交流,開展《工程股業務工作解釋》為主題的講課促學活動,課后組織了一次“工程工作釋疑”為主題的討論交流,促進了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的深度融合。

市城市規劃展覽館
一是積極開展日常崗位培訓。由館領導牽頭,從崗位職責入手,落實各項工作細節,每日積極開展禮儀儀態、普通話、知識積累等崗位培訓,打造“管理有制度、工作有流程、操作有標準、服務有特色、人人盡職、事事規范”良好局面。二是嚴格落實崗位工作考核。在日常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廣泛開展崗位大比武。在比賽的過程中,知曉差距,彌補不足,為后期工作開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三是全面提升員工職業素養。邀請各崗位的“專家能手”進行授課培訓、經驗分享,多方位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截至目前,已開展知識大講堂5次,消防知識講座1次,各類應急演習7次,普通話及形體培訓2次,辦公室業務培訓2次。
市規劃館始終將“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貫穿于工作之中,積極推動干部職工履職盡責,建設高素質的工作隊伍,打造一流的城市窗口形象。

講解員講解和服務禮儀考核

市國土整治局
一是主動認領新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主責主業,主動銜接對應省國土整治中心工作職能,積極承擔生態保護修復、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復墾、建設占用耕地等多項新的工作任務。
二是積極鉆研新業務。全面梳理新的工作業務,從建設占用耕地論證到補充耕地核查,從土地復墾方案審查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從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的謀劃與爭取,學習鉆研政策、查找工作短板,建立健全制度,提請市局出臺一系列規范性文件。
三是主動謀劃新項目。基本形成了“開工建設一批、謀劃儲備一批”的新工作格局。
四是努力掌握新技能。開展“國土調查云”軟件使用專題學習培訓和輔導,積極探索如何利用“一張圖”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推動新業務高效、便捷、有效管理,開展補充耕地項目、增減掛鉤項目、臨時用地土地復墾在線動態監管軟件研究,從而全面提升自然資源精細化監督管理能力。
自然資源和規劃信息中心
一是個人自學提升知識水平。自活動方案下發后,信息中心就掀起了一股“自學熱”。全體人員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就信息化建設、項目系統管理等專業技能內容,以及自然資源和規劃相關政策法規展開了深入的學習。通過閱讀書籍材料、做好筆記摘要、交流心得體會,大家在自學中提高了業務水平,培養了常態化學習的良好氛圍。

二是溝通學習拓寬業務思路。為深入學習信息化建設經驗,力爭“十四五”信息化工作開好局,信息中心聯合長沙中智公司開展了溝通學習信息化建設經驗相關活動。雙方就EOS開發框架部署,一張圖、CAD、移動端和數據庫配置應用,系統網絡拓撲結構以及在湖北省自然資源信息化與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十四五”建設和宜昌市城市大腦建設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設展開了學習和討論。通過此次活動,信息中心吸取了業務發展經驗,拓寬了信息化建設思路。
三是培訓指導解決痛點難點。在溝通學習之余,信息中心邀請了長沙中智公司進行了信息化建設培訓和指導。通過集中學習系統建設實例講解和面對面答疑解惑,大家解決了在工作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對于新形勢下的信息化建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四是上門服務解決實際問題。信息中心秉承著以實際工作引領技能提升的理念,先后前往城區各分局、編研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窗口進行管理綜合平臺用戶手冊分發講解、軟硬件升級和系統功能維護等相關工作,并收集用戶反饋的問題和建議。在此期間,信息中心共收集解決問題29個,升級系統和硬件問題共37個,得到了各分局和單位的肯定。

“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動激發了大家拼搏向前、肯鉆肯干的工作熱情。信息中心借此提高了水平,鍛煉了隊伍,收獲了經驗,為更高質量做好信息化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