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著力提升產業用地質效
近年來,宜昌市盤活利用閑置低效地,在招商中優先選擇存量土地。積極探索實施“標準地”出讓,有效提高了畝產均值,促進了節約集約用地。
一是緊密出臺一系列支持制度政策。2021年,宜昌市出臺支持沿江化工企業騰退土地再開發利用若干措施,推動全市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從政府規范性文件層面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了“宜昌標準”;出臺城區地下空間使用權管理辦法,明確地下建設停車位土地價款優惠政策,對結建地下空間實行“一并供地、分次辦理”。2021年,宜昌市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好獲國務院通報表彰,并獲用地計劃指標獎勵2000畝。
二是精準編制存量土地“一張圖”。宜昌市將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的位置、面積、現狀等各類要素印制成圖,在招商過程中,優先選擇存量土地,嚴防新增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今年以來,宜昌市已完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1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64萬畝。
三是明確“345”標準,提高工業項目準入門檻。2018年,宜昌市開始探索“標準地”出讓。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已出讓“標準地”107宗、8234.22畝。近期,宜昌市提出參照“345”的標準來考核衡量招商項目,即畝均投資強度不低于300萬元、畝均稅收不少于40萬元、畝均產出不低于500萬元,其中化工園區工業用地稅收不少于35萬元/畝,以此大力引進一批畝產高、能耗低、附加值高、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產業項目,把最優的資源匹配給最好的項目。
四是增容“2.0”,提升產業用地經濟密度。實行“零增地技改”,工業廠房進行改建、擴建及利用地下空間,不補繳土地價款。強化產業入園集聚發展,規范工業園區用地管理,建立差別化工業園區用地標準,調整優化宜都、枝江兩個化工園區用地規劃布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益。目前,開發區綜合容積率已由2020年底的0.93提升到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