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河海、閱山南、悅此生!宜昌自然資源人潘爾龍援藏實解

宜昌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政委、二級調研員 潘爾龍(掛職任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調研員)
援藏三年,剛開始有點新鮮感,隨著時間逝去,沉淀出的才是精華,才是真實。
一、堅定的方向。援藏就是一項政治任務,干的就是政治工作,援藏干部因此也都是政治干部,要靠政策說話和走路。故而,必須有堅定的方向。那就是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學習、工作和生活。工作隊統一管理,受援單位提出工作需求,派出單位是靠山,做好各項保障,目的都是推動當地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二、滿溢的熱情。黨中央親切關懷,中組部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受援單位把援藏干部人才當寶貝來尊重,援藏干部必須以滿腔熱忱來干好工作,做好交往交流交融。藏區的欠發達,一方面是思維方式,一方面是人才缺乏,還有就是項目稀少。我們這兩年在產業援藏基礎上,又加大民生援藏力度,探索科技援藏和就業援藏,都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謂稍有所得,欣然忘食。
三、簡單的生活。艱苦條件,如缺氧、嚴寒、低壓、干燥這些高原環境,對身體損害是必然的。下鄉途中的崎嶇險峻也不必說,飲食保障工作隊設有食堂。但是,上下班的不規律是經常的事。飯的夾生、青稞面的不習慣,以及營養的不充分,是許多疾病的來源。加上睡眠的不充分,導致干部們身心疲憊。幸好,有手機視頻,每天與家人、親友的聊天,緩解思念,暫忘疲勞,慰藉心靈。
四、均衡的發展。成長、發展是硬道理,援藏干部追求進步,政策上有利好,個人條件都符合,必然會在政治待遇上得到發展。西藏的工作條件、制度建設、環境氛圍與內地有差距,但正是因為這些差距,需要我們借鑒內地經驗,以發展的眼光,以創新的思維推動西藏的深層次改變。再加上內地的技術支撐,廣泛的交流之下,西藏經濟發展一定會上臺階。此外,國家對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大力持續投入,也給西藏發展提供了強大保障。援藏干部有了在西藏的全方位歷練,視野更開闊,協調能力更強,對群眾感情更深。

或許還有很多,以上只是實解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援藏是你們人生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會珍惜在西藏的每一天,取得更多更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