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個“一”,全力沖刺“開門紅”
今年以來,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強化要素精準供給,用好三個“一”,全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截至目前,全市共批準新增建設用地3521畝(其中工業用地1293.876畝,交通運輸用地2009.961畝),為昌磷路(磷礦重卡換電運輸轉用公路)公路工程等39個批次項目提供了要素保障。襄宜高速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實現取得初設批復僅5個工作日即上報自然資源部會審通過、7個工作日即取得先行用地批復,刷新宜昌先行用地獲批最快記錄,實現了我省重大項目用地保障一季度“開門紅”。
一張清單問需求
一是梳理匯總一季度擬開工項目用地需求,制定《宜昌市2024年一季度開門紅用地情況統計表》,明確項目組卷上報時間,組卷成熟一個就上報一個,實行銷號式推進,確保一季度擬開工項目應開盡開;二是針對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張表單推進,在項目用地范圍確定后即倒排時間制定用地報批計劃表,如對襄陽至宜昌高速公路宜昌段制定用地報批計劃表,細化23項工作任務,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召開調度會指導各責任單位并聯開展征地相關工作,協調涉及縣市區政府、省交投公司等單位加快項目用地資料準備與上報。
一個專班促報批
一是印發實施《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服務重點項目用地要素保障“開門紅”工作方案》,對41個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專員、一幫到底”的局領導+科室包聯服務模式,安排專班專人對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引導項目合理使用初步設計批復容缺受理、控制性工期工程可報批先行用地等政策紅利;二是主動上門、上省、上京,先后到省交投襄宜高速項目公司、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宜昌北站配套工程指揮部等項目用地單位開展上門服務,指導項目用地手續辦理。赴省爭取城西高速(含陡山沱過江通道)用地預審手續加快審查,上京協調襄宜高速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快審快批;三是專班前端審查,實行“容缺受理”、“前置審查”等方式,明確市、縣級審批專班先行“容缺受理”項目建設用地報批資料,提前對用地報批資料進行審查把關,力爭項目用地一次性通過市、縣級初審審查,快速形成審查意見上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省自然資源廳審查。
一套機制保落地
一是優化土地要素精準供給機制,主動摸清重點項目涉及耕地占補指標、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新增建設用地規劃規模指標等各項指標需求,提前謀劃指標保障路徑,精準高效有序保障項目用地各項指標;二是深化與交通、發改部門的聯席會商工作機制,與交通、發改部門形成合力,定期調度項目用地資料準備進展,及時研究解決用地資料準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資金撥付、協議簽訂等難點或堵點,促進項目用地能報則報;三是強化項目用地全過程服務機制,緊盯初設、林地等各單位前置環節工作進展,實行項目各審批環節無縫對接,在初設范圍線確定后迅速啟動項目用地報批組卷工作,在林地辦理后迅速容缺受理審查,確保項目應報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