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防+技防”織密“地災防護網”
“自從安裝了監測設備,心里踏實多了,只要用手機掃一掃設備上的二維碼,就能知曉所在地質災害體的變形情況,一旦有險情,就能提前知曉并做好轉移撤離準備。”6月18日,秭歸縣歸州鎮賈家店村游家坎滑坡附近的村民向正浩說。
去年9月,向正浩家附近的地質災害體建成專業監測預警點。去年10月5日13時,該處監測點設備顯示水平位移值達到33.33毫米,觸發藍色預警;18時,水平位移值達到42.56毫米,觸發黃色預警。
收到實時預警信息后,市、縣兩級自然資源部門迅速組織技術人員到現場核實,發現滑坡產生了明顯變形。根據專家會商結果,歸州鎮政府組織人員第一時間封閉道路,并安排專人在道路兩端設卡值守,嚴防人車進入險區。由于監測預警及時、調查處置到位、現場管控得力,滑坡變形未造成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有效減輕了災害風險和損失。
“目前,我市已建成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點1492處。”市地質環境監測站副站長鄧永煌說,設備安裝率、并網運行率均達到100%,并同步實現省、部實時數據傳輸,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專業監測覆蓋率由52%提高到73%,通過加密“技防”設備站點,結合“人防”巡查手段,進一步織密“地災防護網”。
“通過自動化監測設備,可以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24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測,一旦發生異常情況,系統就自動觸發預警。同時,為切實加強‘人防’工作,發動基層干部群眾聯防聯控,汛前組織更新了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體系及群測群防員3000余人,最大程度打通了地質災害防治的‘最后一公里’。”鄧永煌說。
當前已進入梅雨期,全市將持續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和專業監測預警點運行維護,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試點,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風險精細識別及動態管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