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不動產“登記難”丨《湖北新聞》聚焦宜昌:對“證”施策 1.86萬“困難”戶辦到房產證
住房不動產登記涉及多個環節和部門,由于種種歷史遺留問題,一些房屋多年無法登記辦證。為了解決老百姓身邊的這件煩心事,宜昌市以群眾無過錯即辦的原則,采取容缺受理、并聯審查、現狀認定、證繳分離等舉措,今年已經為1.86萬套住房辦證掃清了障礙。
家住宜昌市西陵區后坪村小區的王巧麗,入住小區已經2年了,這個月她終于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

宜昌市西陵區后坪村小區業主王巧麗:“這套房子本來是想著拿出來做出租,做民宿,也可以給家里增加一些收入?,F在好了,房產證拿到了,也可以順利出租了。”
由于建設時間長,又變更了建設主體,小區一直沒能通過規劃條件的核實和竣工驗收,因此,192戶業主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書。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西陵分局調查確權與利用股股長唐涌:“這個位置就是我們當初建設的規劃用地紅線,可以明顯看出,建設的主體超越了用地紅線,小區里面的公共道路侵犯了規劃設計的綠地。”
按照群眾無過錯即辦的原則,宜昌市不動產交易和登記中心與小區開發商,業主代表,以及園林、稅務、住建等多個政府部門協調解決方案。最后由市政府出臺意見調整紅線范圍,通過異地建設的方式完成小區綠地整改。

宜昌市不動產交易和登記中心主任張浩:“我們采用了問題整改加現狀認定的新經驗模式,這個模式其實也適用于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截至目前 ,我們已經解決了69個問題小區的辦證難題。”

宜昌還有針對性地出臺了21條措施,對欠繳稅費、用地手續不完善、房屋存在抵押或查封等7類歷史遺留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解決路徑。例如:宜昌在全省率先推行“網簽即預告辦理模式”,打造“不動產交易登記縣市一體化平臺”,將多個流程合一,有效從源頭上防治“辦證難”問題。
宜昌市不動產交易和登記中心主任張浩:“購房人申請網簽合同備案時,可同步申請辦理預告登記,系統智簡審批、自動登簿,有效防范一房多賣、開發商違規抵押等交易風險。”

今年以來,宜昌市依據省自然資源廳出臺的文件,聚焦群眾辦證這個急難愁盼問題,讓21條分類處置措施在宜昌得到落實,切實解決了登記前置各個環節的突出問題。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劉文:“目前,全市76個問題項目已化解69個,為1.86萬套住房的辦證掃清了障礙。下一步繼續堅持群眾無過錯即辦證的原則,并從制度和機制層面推進源頭防控,防止產生新的不動產登記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