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秭歸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試點成效明顯
宜昌市秭歸縣是湖北省第一批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試點。試點以秭歸縣郭家壩為示范鎮、煙燈堡村(社區)為重點示范區,主要圍繞規范管理體系、精細調查評價、精準預警預報和提升基層防災能力四個方面開展工作,構建“人防+技防+聯防”的防災新體系。
一、規范管理體系
初步形成由網格單元、隱患點和風險區組成的防災減災職責層級架構、“六員共管”責任體系和多部門聯防的防災新模式;初步構建秭歸縣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工作專項機制,擬定秭歸縣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群測群防員、巡查員管理及考核辦法等三項建設內容;編制秭歸縣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動態巡查排查核查等十項縣級、九項鄉鎮級和四項村級相關制度。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災新模式初現雛形。
二、精細調查評價
技術單位充分利用原有風險普查、風險調查成果和原有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資料,歷時110天野外調查3579處,將秭歸縣全縣域細致劃分為1384處斜坡單元,繪制了993處風險區段的詳細分布圖,總面積42.16平方公里,形成系統性、全面性的風險識別“一張圖”。
三、精準預警預報
在風險識別“一張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合并調整。截至目前,秭歸縣全域共劃分959處風險防控區,其中包括154處重點防控區,313處次重點防控區,439處一般防控區,53處巡查區。在秭歸縣各鄉鎮人民政府的積極協作下,建立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和風險區巡查員的雙控責任人清單,為后期構建地質災害風險監測“一張網”奠定基礎。
四、提升基層防災能力
試點項目實施以來,初步形成了1 個雙控體系(含體系和一套制度)、2 個清單(隱患點、風險區清單)、3套技術標準(雙控技術要求、鄉鎮雙控精細化調(勘)查、雙控監測)和“5個一”成果(一張圖、一張網、一平臺、一套制度、一個示范社區)的試點成效。
今年以來,全縣共發生34起較大地災險情,秭歸縣運用“發現隱患、監測隱患、發出預警、果斷撤離”全鏈條閉環管理等試點經驗,正確防災、及時處置,守牢21年來地質災害“零亡人”底線,沙鎮溪鎮“7.10”張家紅屋場滑坡避險入選全國地質災害成功避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