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出重拳整治礦山環境:降噪防塵還百姓綠水青山
近日,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對全市礦山企業開展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噪音、揚塵污染問題,讓礦山開采告別“灰頭土臉”,守護市民的藍天白云。

▲經過整治修復后的鷹子石建筑石料礦山郁郁蔥蔥。
部門聯動 專治礦山老毛病
“以前天不亮就被轟隆隆的機器聲吵醒,現在晚上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家住夷陵區某礦區附近的王阿姨感慨道。這變化得益于宜昌建立的部門協作機制——自然資源部門與環保部門“聯手”,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硬指標,對噪音、揚塵等問題一竿子管到底。
給礦山設備“戴耳塞” 作業時間錯峰
針對礦山噪音擾民問題,新規要求企業給設備“做體檢”:淘汰老舊高噪音機械,改用低噪音設備,并定期維護。同時嚴格規定作業時間,夜間10點至次日6點禁止高噪音作業。特殊情況需連續施工的,必須提前48小時在村居公告欄“廣而告之”,并設置隔音圍擋。某采石場負責人表示:“我們新增了3臺靜音破碎機,還在廠區加裝了200米隔音板,周邊投訴少了八成。”
運輸車“穿雨衣” 礦區“淋浴”抑塵
揚塵治理也祭出狠招:運輸車必須“全封閉”上路,像“穿雨衣”一樣嚴防渣土撒漏;礦區道路每4小時灑水一次,關鍵區域還裝上了智能噴淋系統。點軍區某水泥廠投入50萬元新建密閉原料倉,“現在原料堆場像個大倉庫,再不會一起風就刮‘沙塵暴’了。”
嚴查越界開采 舉報最高獎5萬元
此次整治還設立了“紅黑榜”,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對越界開采行為露頭就打。市民撥打12345熱線舉報違法采礦,一經查實最高可獲5萬元獎勵。今年以來,已查處3起違法案件,罰款金額超百萬元。
從“粗放式”開采到“繡花式”治理,宜昌正用一套“組合拳”推動礦山變青山。下一步,宜昌市將把20家大型礦山納入24小時在線監測,讓生態保護真正長出“鋼牙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