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隱患復核+動態監測 筑牢地質安全屏障
日期:2025-06-23 17:27來源:長江云新聞 責任編輯: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 閱讀量:
強降雨暫歇,但雨后24-72小時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在宜昌,地質技術人員以科學精準的隱患復核與動態監測,筑牢地質安全屏障。
在遠安縣余家畈村盤山公路上,當地自然資源部門正聯合地質專家對坡面進行隱患復核。
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工程師 熊峰:我們把這個被動防護網進行一個恢復,保證后期的再能夠又繼續攔截這個石頭。
18日開始,傾盆大雨席卷遠安,當地通過無人機巡查、傳感器數據比對,果斷決定采取搭建防護網、轉移居民等應急措施,19日,因轉移及時,居民成功避險。
我們覺得風險比較大,立即通知村委會對人員進行撤離,撤離3個小時之后就發生了這個崩落滾石。
三天前,在距余家畈村不遠處的蘆溪灣村,同樣因為提前預警安全隱患,避免了山體滑坡導致人員傷亡。
宜昌市遠安縣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 李佑剛:屬于一個土質滑坡,是由于這個還是屬于排水的沒有地方去排引起的。
宜昌市遠安縣洋坪鎮蘆溪灣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譚群芳:目前等專家評論結果以后,再讓村民返回安全住房。
宜昌是全省最早建設地市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智能化平臺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布設2110個自動化監測預警點,通過“人機智能”模式對287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實時管控,此輪降雨期,已累計提前避險撤離400余戶共計800余人。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副主任 董志鴻:實時捕捉隱患點的一些變形動態,一旦變形數據達到設定的閾值,將直接發送短信提醒至現場的群測群防人員和專業監測人員,一旦認為有發生滑坡、崩塌的可能,就會立即上報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