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預警+緊急撤離,宜昌成功避險2起地質災害!
7月21日至23日,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灣鎮遭強降雨襲擊,發生2起地質災害災情,因提前預警、排查及轉移措施落實得當,實現成功避險。
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一
7月20日起,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部門連續發布多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7月21日晚8時左右,長陽都鎮灣鎮雪山河村地災專管員王春燕迅速組織村組干部實施“敲門行動”,開展全覆蓋的入戶預警宣傳與風險排查,逐戶提醒防災注意事項,有情況及時電話溝通和緊急避險。

7月22日凌晨4:30許,74歲的村民李發均察覺屋后異響后,立即自行轉移至安全高地并聯系村委會。接報后,村委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完成人員安置。當日上午8時,其原住所被滑坡巖土體掩埋,僅余半面殘墻,直接經濟損失約30萬元。
此次成功避險得益于三級預警機制提前啟動、基層干部宣傳排查到位,更關鍵的是受威脅群眾防災意識顯著提升,實現成功避險,避免人員傷亡1戶2人。
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二
7月22日9時40分許,長陽都鎮灣鎮立志坪村3組村民易定興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其房屋后擋墻出現鼓脹變形、裂縫加寬等跡象,立即聯系村委會上報相關情況。接到報告后,地災管理網格責任人熊維、專管員張家喜立即到現場查看情況,發現滑坡處于變形階段,隨后對易定興一家進行轉移避險。當日11時,約200方松散土體夾塊石下滑,造成附屬房屋損毀1間、屋后水溝堵塞,直接經濟損失約6萬元。

這一快速響應得益于宜昌市制定推廣的“543”排查口訣和方法,村民熟練掌握房前屋后的地災風險監測要點,對擋墻變形等滑坡前兆具備高度敏感性。同時,得益于地質災害網格化管理四位一體高效聯動,精準研判和處置果斷,避免人員傷亡1戶3人。
目前,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已妥善安置受威脅群眾,對危險區域進行封閉。同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自然資源部門正會同地質專家做好雨后核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