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開發與生態保護雙贏路徑初探——以宜昌市的實踐為例
◆建立礦產企業分級評價體系,將現有礦山資源向優勢企業傾斜配置,實行采礦指標動態化管理
◆嚴格實施“一體項目同步審批”制度,新設礦業權與化工園區協同規劃,倒逼產業結構升級
◆創新一體化考核與激勵機制,建立全產業鏈考核體系,推動財稅金融協同支持推動綠色發展
礦產開發與生態保護雙贏路徑初探——以宜昌市的實踐為例
作者 | 潘爾龍
作為湖北省重要的磷礦基地,宜昌市通過綠色礦山建設、全產業鏈覆蓋、資源高效利用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實現磷礦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系統推進礦區生態修復 打造全產業鏈體系
宜昌構建“誰修復、誰受益”的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出臺礦山生態修復管理暫行辦法,系統推進礦山全流程監管與礦區生態修復,每年拿出100萬噸開采指標實施生態補償獎勵,并拿出50萬噸開采指標用于綠色礦山和磷石膏綜合利用獎勵。
一方面,大力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堅持“邊開采、邊修復”原則,推動礦山可持續發展。興山縣樹崆坪磷礦礦區采取“地上覆土復綠、地下尾礦充填、廢水集中處理”方式,系統推進礦區生態修復,使礦區可綠化區域覆蓋率達到100%。夷陵區樟村坪鎮推行“礦石不落地,廢渣不出井,廢水不外排”的生態開采模式,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水質總磷含量僅0.024毫克/升,遠低于國家標準。
另一方面,打造磷化工全產業鏈體系,推動產業從粗放型“賣資源”向精細化“賣產品”轉變。興發集團產品線涵蓋食品級磷酸鹽、電子級蝕刻液等高附加值產品,在磷系新能源材料領域已建成磷酸鐵、磷酸鐵鋰規?;a線,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96億元建設磷系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采、選、加”一體化產業鏈。
此外,宜昌創新資源開發模式,實現“探采儲用”高效聯動。夷陵區通過光電選礦技術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湖北宜化礦業集團投資1000萬元新建的30萬噸光電選礦生產線,利用礦物對光的反射、折射進行分選,使礦石利用率提升至70%,每年還可處理10萬噸存量渣礦。遠安縣磷礦綜合開采回采率達79%,高于國家標準7個百分點。
資源向優勢企業傾斜 創新考核與激勵機制
當前,磷礦開發面臨礦業權審批與資源配置機制有待優化,采礦權產能與指標不匹配,產業空間布局與要素協同不足,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遭遇瓶頸,多數中小企業技改資金壓力巨大面臨被淘汰風險的問題?;诖耍瑖@構建一體化的空間布局與產業鏈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將現有礦山資源向優勢企業傾斜配置,實行采礦指標動態化管理。建立磷礦企業分級評價體系,將資源利用率、安全環保水平、產業鏈長度等指標納入評分,實施優勢企業優先配置政策,允許滿足條件的企業整合周邊中小礦山。同時,推行產能置換掛鉤機制,企業淘汰落后磷銨、黃磷產能后,可將置換出的能耗、排放指標折算為磷礦開采增量指標。此外,建立彈性儲備機制,預留10%至15%的省級調劑指標,對實施“全層開采”“采選一體化”的企業給予指標獎勵。單位磷礦創造稅收超過行業平均水平20%的企業,可獲得額外10%的開采指標。
新設礦業權與化工園區協同規劃,倒逼產業結構升級。嚴格實施“一體項目同步審批”制度,新投放磷礦礦業權必須配套下游加工園區規劃,原則上運輸半徑不超過30公里。推廣管道運輸模式,在磷礦富集區建設區域性磷精礦輸送管網,降低物流成本。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補助,優先保障用地指標。同時,嚴控磷銨新增產能,將磷礦配置向電子化學品、新能源材料傾斜。建立磷礦消耗效益考核體系,設置準入標準,對達標企業實施資源稅減免。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攻關電子級磷酸純化、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等核心技術,爭取盡快實現高端磷化學品進口替代率50%以上。
創新一體化考核與激勵機制。一方面,建立全產業鏈考核體系,增加資源轉化率、價值鏈系數等指標;推行礦業權履約保證金制度,企業未按計劃完成下游項目建設時,保證金轉為磷石膏治理基金。另一方面,推動財稅金融協同支持。對一體化項目給予“三免三減半”企業所得稅優惠;設立磷化工高質量發展專項基金,優先支持伴生資源利用、磷石膏轉化項目;創新“綠色礦業信貸”產品,對實施智能化改造的企業提供不超過5%的貼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