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化解8163套安置房“登記難”
今年以來,宜昌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清單管理、部門聯動、精準施策和優化服務等組合拳,全力破解安置房“登記難”的歷史頑疾。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化解8163套安置房“登記難”問題。
摸清底數 清單管理夯實“基礎盤”
通過大數據比對、信訪舉報、12345熱線反饋渠道及實地摸排等多種方式,對全市安置房項目進行全面摸底,將10個安置房項目納入不動產“登記難”問題清單,建立明細臺賬,實行“一事一議”銷號管理。通過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任務清晰、責任到人,形成問題發現、交辦、化解、銷號、反饋閉環的工作機制。
握指成拳 部門聯動打通“中梗阻”
常態化開展多部門“聯合會診”,聚焦建設手續補辦難、驗收通關難、稅費追繳難等問題,推動制定一案一策化解問題。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牽頭解決規劃核實、地籍調查等前置問題;住建部門全力加速工程驗收備案進程;稅務部門放開企業開票限制,分類制定稅費解決方案;紀檢監察機關全程督辦壓實主體責任;村集體等基層組織強化黨建引領,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宣講政策廣泛收集民意,組織安置對象完善資料提交登記申請。構建從市級統籌到基層落實的完整工作鏈條,凝聚上下貫通、高效協同的強大合力。
分類攻堅 精準施策剔除“老大難”
針對群眾辦證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點痛點,精準施策,分類破解。對于驗收手續不全但房屋安全有保障的項目,創新采用聯合認定的方式,打通“竣工-登記”核心環節;對于稅費、維修基金繳納困難等問題,通過部門協商,靈活運用分期繳納、緩交等政策,鼓勵村集體以公共收益墊資或設立專項基金暫代繳,多元化疏導資金壓力;對于涉法涉訴、產權界定不清等爭議,嚴格遵循“一事一議”原則,精準運用“證繳分離”、司法確認等有力手段,破除登記障礙。
創新服務 優化流程跑出“加速度”
通過創新服務模式、精簡辦事流程,打通安置房登記的“最后一公里”。市不動產交易和登記中心聚焦辦證需求,通過容缺受理、聯合驗收、并聯審批等方式,搭建辦證“綠色通道”;通過專設兩個歷史遺留問題項目辦理窗口并提供上門辦理、延時服務,保障群眾“一窗通辦、快速受理”;通過創新“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服務模式,實現一般登記業務1小時辦結,登記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