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資源報》頭版聚焦:枝江市“用售租融”激活沉睡土地
近日
《中國自然資源報》頭版報道
枝江市“用售租融”
激活沉睡土地

全文如下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從配建便民停車場到建設口袋公園的民生溫度,從5.65億元“資產+經營權”拍賣到8.1億元專項債券申報的發展力度……近年來,湖北省枝江市充分挖掘儲備土地的價值,創新采取“用、售、租、融”的盤活模式,激活沉睡的國有存量土地及資產,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將靜態土地資源轉化為動態發展要素,為深化國有資源資產資金管理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能用則用:盤活利用增進民生福祉
枝江聚焦國有資產盤活,以“資源惠民”為導向、以可利用政府儲備土地為載體悉心謀劃,通過“政府儲備土地+”模式,“一地一策”推動一批惠民項目落地實施。
每天清晨,城西農貿市場里熙熙攘攘。一排排摩托車、三輪車整齊停靠在市場西北角的停車場。“以前這里沒有停車場,人擠車、車擠人。現在配建了停車場,變得寬敞有序了。”一位賣菜的攤主說。枝江通過“政府儲備土地+企業投資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導、城西市場管理企業出資,利用閑置儲備土地建設停車場,建了200多個停車位。
綠草如茵,繁花相映。枝江儲備的原糧食建安公司地塊通過“政府儲備土地+美麗城市建設”模式,變身為謙泰吉口袋公園,3000平方米的綠色景觀中點綴著許多休憩坐凳和健身器材,公園道路也拓寬至7米。周邊居民感慨道:“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現在周邊小區的鄰居都經常來這里。”
同時,枝江通過“政府儲備土地+社區居民共建”,將收儲的原破產糖果廠地塊與危舊房改造小區打通,實現8000平方米居住空間改造升級;通過“政府儲備土地+村委集體自治”模式,將收儲的原仙女屈店小學地塊拆舊建新為黨群服務中心和村民活動廣場,建成后便民服務與休閑活動空間將大幅擴展……一個個惠民項目在政府儲備土地上落地生根,讓沉睡的閑置資產煥發新生機。
不用則售:市場運營實現經濟價值
枝江根據湖北省大財政體系建設要求,對于暫無利用計劃的儲備土地及地上資產,在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下,調整規劃用途后推向土地市場,通過“三步走”實現儲備土地“資產變資金”:第一步,全面清查確認,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全市可售儲備土地“一張圖”,4300余畝儲備土地信息一目了然;第二步,厘清土地與資產經營關系,確保儲備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多權合一”;第三步,綜合評估價值,將經營潛力大、價值高的收儲資產整合出售。
枝江通過“三步走”模式,不僅將收儲的城區18處優質資產出售給枝江潤恒資產運營公司,實現非稅收入1555萬元,而且推動原湖北省化肥廠關閉后閑置的鐵路專用線盤活,實現政府財政創收和企業投產盈利雙贏。
該鐵路專用線與焦柳線枝江站接軌,沿焦柳線北上東延再南下進入楊家垱站,全長26公里,串聯白洋工業園、姚家港化工園等多個園區。枝江采用“鐵路用地+特許經營權”模式對該資產整體拍賣,實現財政收入5.65億元。枝江金潤源集團在取得鐵路使用權和經營權后,對鐵路全線及物流設施全面改造升級,正式投運后三年內貨運量預計可達200萬噸,年收入可達8000萬元。金潤源集團負責人說:“鐵路專用線投運后,與我們合作的三寧等重點企業每年將節省物流成本1000萬元。”
不售則租:租管結合節約管護成本
對地方政府而言,儲備土地數量多、分布零散,管護人員及資金如何落實、國有資產安全如何保障是一大難題。枝江創新采用“租賃+管護”模式,通過臨時租賃將土地及資產從“被動看管”轉為“主動經營”。
例如,枝江把19宗帶建筑物的儲備地塊通過“以租代管”模式,由租賃戶在利用土地生產經營的同時負責安全衛生管理,不僅減少了土地管護成本支出,而且實現年超10萬元的租金收益。同時,在租賃過程中成功促成3宗儲備資產由租轉售,財政收入達1000多萬元。“在租賃政府儲備土地生產經營的這幾年里,公司收入逐年增加,現在買到地了,將擴大經營二手車生意。”永航汽車修理公司的經營者如愿買到了其租賃的儲備土地使用權。
此外,枝江對規模資產實施“專業托管”,將原湖北省化肥廠關閉后收儲的39處資產委托城投公司進行專業化經營管理,目前已實現年均經營收入300多萬元,全面覆蓋收儲土地及資產的管護費用并反哺地方財政,形成“托管—運營—創收”的良性循環。
不租則融:債券賦能引入資金活水
今年,枝江借國家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的契機,將土地儲備與專項債券申報相結合,建立“債券資金—土地收儲—項目落地—收益償還”的良性循環機制,擬通過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用足用活國家政策,引入資金活水。
先是“細謀劃”,經資源規劃、財政部門認真謀劃,篩選出符合申報條件的37宗土地,形成7個債券項目,覆蓋2265畝擬儲備土地,計劃申報2025年土地儲備專項債券資金8.1億元。再是“重配套”,專項債券資金到位后即開展收儲工作,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新用途,進行前期開發及配套建設,讓2265畝土地凸顯新價值。三是“再出讓”,在新價值凸顯的基礎上,制訂新的出讓計劃,統籌考慮專項債券還本付息和出讓收益平衡,有效發揮土地儲備“蓄水池”的調控作用,保障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枝江有不少位置好、潛力大的地塊都因歷史遺留問題閑置了,等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順利發行后,我們將迅速收儲一批優質土地資產,好幾個項目都在排隊等著用地。”枝江市自然資源收購儲備中心負責人表示,未來,他們將不斷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以高水平服務為當地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