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廉”有我】廉潔自律守初心 不負韶華行且知
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中:“聯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廉潔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人生起步,家長就教育我們,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這應該是我們從小對于廉潔的認知。工作之后,一開始我認為,像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員,既不是擁有實權的“官”,也不是手握資金的“吏”,只是政策的執行者,也就說不上所謂的清廉不清廉。隨著廉政教育的開展,聽著領導一次次特別強調,看著警示教育片中一個個身邊的案例,還有新聞中屢見不鮮的90后貪腐報道,才漸漸意識到,廉潔離我們每個人并不遠,堅守初心、廉潔從政需要從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具體崗位做起。
清正廉潔是為政之本,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敗政自明。只有廉潔,才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只有廉潔,才能贏得群眾認可度。反腐莫論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是城市發展的規劃者,也是自然資源的保護者,我們可能“無品無位”,但是我們手中有法律和人民賦予的審批權,在履職途中,我們會遇到困難和誘惑,是“我不會,算了吧”“就這一次,不下不為例”,還是無懼波瀾,不忘初心,一往無前。面對誘惑和選擇,只有時刻警醒,不忘初心,方能恪守公正。
回看我們觀看的警示錄中的典型案例,他們曾經也是滿懷壯志的青年,也是在各個崗位歷練過的骨干,從行業先進滑向犯罪深淵,歸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動搖、廉潔自律意識放松所致,喪失了干事創業“初心”,最終帶來的是突破廉潔底線后的變質和腐化。廉潔自律不僅是我們的職業操守,也是我們的護身符。除了少部分反面典型外,我們身邊的大部分同事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發光發熱。他們可能在報件審批中“衣帶漸寬”、也可能在挑燈夜戰中“消得憔悴”,卻從不悔對初心的堅守。他們對待每個方案,態度嚴肅、一絲不茍;他們調查論證,邏輯縝密、考慮周全;他們撰寫報告,實事求是、句句較真;他們反饋情況,有理有據、尊重他人;他們服務群眾,熱情周到、始終如一。他們將小我融入歷史坐標,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在平凡的崗位中找到自己的堅守,從而貢獻不平凡的力量。作為青年干部,我們也要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牢記肩上的責任,堅定心中的初心,防微杜漸,嚴于修身。不被錯誤觀念裹挾扭曲,不在理想與現實落差中迷失,不犯用公權滿足私欲的錯誤。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樹立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在自己的崗位上留下青春無悔的奮斗足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初心”是我們奮斗的“原點”,廉潔自律堅守初心是我們選擇的“半徑”,二者兼備,是我們的事業之圓、人生之圓。不負韶華,不留遺憾,我們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