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縣推進生態管礦
一是嚴格實行指標控制。推行磷礦開采總量和礦權數量“雙控”,磷礦實際開采總量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計劃指標以內,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0家以內。規范建材類露天礦山建設,按照“減二增一”原則,2017年起,露天礦權數量呈逐年下降態勢,目前減少至20家,下降39.4%。嚴格落實礦權審批要求,礦業權審批必須符合礦產資源規劃、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等硬性要求,近三年僅投放采礦權3家。
二是加大礦山監管力度。對于非法、違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根據違法行為的具體情形由林業、住建、環保和自然資源等部門分工負責,共同監管深化“一張圖管礦”系統應用,全面推行“湖北省科技管礦”APP。保持礦山聯合動態執法高壓態勢,每年投入10萬元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不定期開展礦山動態巡查,對于非法、違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根據違法行為的具體情形由應急、公安、林業、環保、水利等部門分工負責,共同監管。推動礦山關閉整合,近兩年來,對資源枯竭、安全生產條件差的4家礦山限時關閉退出,對7家采礦權已到期或長期停工停產的“僵尸礦權”采取公告注銷。
三是推進生態礦區建設。大力實施生態修復,累計投入生態恢復治理資金1045.54萬元,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713.32畝。積極落實生態補償機制,2019年宜昌市兌現我縣磷礦開采獎勵計劃37.5萬噸,生態補償資金230萬元。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督促磷礦企業累計投入環保設施建設資金5462.37萬元,安裝廢水在線監測設備18套、污水處理設施21套,8家磷礦企業開展了井下水倉和沉淀池改造升級,新增井下沉淀池約1.74萬立方米。
四是開展示范試點創建。以全省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試點創建為抓手,遠安縣蘇家坡燎原礦業礦井水處理技術入選全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六批)》。大力實施遠安縣“中國生態磷都”之磷礦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磷礦回采率平均水平達76%,高于部頒標準,蘇家坡、恒順等6家磷礦成功進入國家、省級綠色礦山庫。(鄭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