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市工業企業“五證同發” 確保項目拿地即開工
5月21日,當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當陽市住建局主要負責人為宜昌弘美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頒發當天辦結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設計方案批復》《不動產權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證書,這是該市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來,首次實現“五證同發”,確保項目拿地即可開工。
加強部門聯動。“五證同發”涉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發改局、稅務局、大數據管理局等多個部門,由當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上述部門成立“五證同發”領導小組和12人工作專班,堅持高度協同、齊頭并進的工作方針,召開工作聯席會議11次,建立職責分工、資料規范、數據圖共享等8項協調對接機制,解決政策統籌、數據整合、系統對接等具體問題20多項。
壓縮辦理時限。實施“五證同發”之前,一般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審批周期長達52天,通過“五證同發”的做法,在土地出讓公告、掛牌和成交公示期40天內,多部門聯動,服務靠前,提前完成各階段審查、審核和不動產登記權籍調查等工作,并形成預審成果。同時,工程審批前三階段窗口改串聯為并聯,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發證工作,企業可提前12天開工建設。
優化工作流程。將“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優化成四步,第一步為發布土地出讓公告,確定工業項目“標準地”控制性指標,擬定土地出讓方案,啟動掛牌程序,進入土地出讓公告、掛牌期30天;第二步為組織設計方案預審,嚴格按控制性指標要求,由第三方圖審機構審查并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書,當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擬定《設計方案批復》意見;第三步為工程建設項目預審批,政府免費提供區域性評估成果,結合設計方案預審意見、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和權籍調查等結果,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窗口和不動產登記中心同時進行申請資料填報歸集,審批輔線各部門在土地出讓公告、掛牌期30天內完成各項預審工作;第四步為“五證”同步核發,土地成交公示期滿且無異議,當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土地競得者簽訂《土地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各單位由預審轉正式審批,在《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合同》簽訂當日實現“五證同發”。
“五證同發”的改革創新做法,不僅打通部門壁壘,加強部門聯動,也提高審批效率,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的一種突破,真正為企業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營造高質量的營商環境、提供最堅實基礎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