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縣局:強力整改問題清零 守牢資源保護底線
長陽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高度政治自覺,堅持“零容忍”的態度、“長牙齒”的措施,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督察問題整改,實現歷年例行督察問題全面清零,守牢土地和礦產資源保護底線。
高位推進,構建責任體系。
牢固樹立“國之大者”意識,將督察問題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長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明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緊壓實鄉鎮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建立“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工作機制,形成“縣領導包片、鄉鎮包塊、部門包線”責任體系。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林業、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協同聯動,針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制定“一案一策”,高位推進整改。
綜合施策,破解整改難點。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克服山多地少的自然劣勢,于山找坪,尋找地形適宜、便于耕種的土地,實施綜合整治變成片狀耕地,鼓勵農民與農村合作社、農業公司聯合耕種,降低耕種成本,提高耕地產量,發展農業經濟,讓整治的耕地不再撂荒。2023年以來,通過實施國土整治,入庫項目9個、產生耕地指標1200畝,整改和找回流出耕地達6.6萬畝,守住全縣65.76萬畝耕地保護紅線和49.29萬畝基本農田紅線。守護生態環境底線,對于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結合實地特征,治理修復一批,轉型利用一批。近年來,通過實施生態綜合治理,成功修復礦山128畝,同時充分利用盤活原礦區地塊,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實現變廢為寶,建設公益設施更好地服務民生。
長效治理,鞏固整改成果。
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在問題清零的基礎上,建立常態化排查整治工作機制和智慧監管機制,鞏固整改成果,提升監管質效。制定《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貫徹落實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意見的責任清單》,出臺《補充耕地指標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同時,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礦山開采領域和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重點圍繞礦山管理、備案臨時采石場管理、在建項目管理、違規挖山砍樹等,全面開展排查整治,規范礦產開發秩序和項目建設活動,杜絕非法開采、違法建設、破壞生態環境等行為,全面提升礦山及在建項目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下一步,長陽縣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焦清江流域綠色低碳發展示范縣奮斗目標,建功宜昌打造全省支點建設先行區,加快建設各方期待的“全新長陽”,以更強決心、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嚴守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紅線,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