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涉企行政檢查信息公示
|
行政檢查主體 |
行政執法主體: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 行政執法范圍:宜昌市 辦公地址:宜昌市沿江大道49號 |
|
|
行政檢查事項及依據
|
1.對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及其執業人員的監督檢查 |
依據:《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管理辦法》第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 有關專業部門負責對本專業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實施監督管理。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有關專業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從事工程造價咨詢業務的活動實施監督檢查。 |
|
2.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和人員的監督檢查 |
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十三條: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按照其擁有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業績等資質條件,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十四條:從事建筑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并在執業資格證書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 3.《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第七條:國家對從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4.《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第九條:國家對從事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執業資格注冊管理制度。 5.《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對全國的有關專業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 |
|
|
3.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審查機構和人員的監督檢查 |
依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審查機構的監督檢查,主要檢查下列內容:(一)是否符合規定的條件;(二)是否超出范圍從事施工圖審查;(三)是否使用不符合條件的審查人員;(四)是否按規定的內容進行審查;(五)是否按規定上報審查過程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六)是否按規定填寫審查意見告知書;(七)是否按規定在審查合格書和施工圖上簽字蓋章;(八)是否建立健全審查機構內部管理制度;(九)審查人員是否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要求被檢查的審查機構提供有關施工圖審查的文件和資料,并將監督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
|
|
4.對建筑企業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六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筑活動實施統一監督。 第十三條: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按照其擁有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業績等資質條件,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 2.《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第四條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信息產業、民航等有關部門配合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實施相關資質類別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水利、信息產業等有關部門配合同級建設主管部門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相關資質類別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加強對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監督管理。
|
|
|
5.對建筑施工企業教育培訓考核情況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六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筑活動實施統一監督。 第十三條: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按照其擁有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業績等資質條件,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 2.《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第四條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信息產業、民航等有關部門配合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實施相關資質類別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水利、信息產業等有關部門配合同級建設主管部門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相關資質類別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加強對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監督管理。 3.《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費。 4.《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 3.《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六條: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四)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 5.《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第五條:“安管人員”應當通過其受聘企業,向企業工商注冊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考核機關)申請安全生產考核,并取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安全生產考核不得收費。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對“安管人員”持證上崗、教育培訓和履行職責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
|
|
6.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監督檢查 |
依據:《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141號)第四條: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活動的監督管理。 |
|
|
7.對建設工程安全監管的監督檢查 |
依據:1.《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 2.《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二條:國家對礦山企業、建筑施工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產企業(以下統稱企業)實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和管理,并接受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
|
|
8.對建設工程質量、使用節能建材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 |
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理。 |
|
|
9.對現場攪拌混凝土及預拌混凝土企業日常管理和綠色生產的檢查 |
依據:《湖北省預拌混凝土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預拌混凝土生產、使用等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
|
|
10.對測繪資質符合情況和測繪成果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第49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隨機抽查機制,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2.《測繪資質管理辦法》第20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隨機抽查機制,依法對測繪單位的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測繪成果和資料檔案管理制度、技術和質量保證體系、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等測繪資質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抽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
|
|
11對礦業權人勘察開采公示信息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五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和礦區生態修復等活動的監督檢查,依法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2.《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管理辦法》(2024年5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令第13號公布 經2024年5月9日自然資源部第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 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求,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勘查項目和礦山,制定核查方案并組織實施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情況核查工作。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展礦業權人公示信息核查應當組成核查組。核查人員與被核查對象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依法回避。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委托專業機構開展實地核查相關工作。 |
|
|
12.對礦山儲量年報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五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和礦區生態修復等活動的監督檢查,依法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2.《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規范礦山儲量年度報告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0〕54號)四、強化礦山儲量數據質量信用考核 將礦山儲量年度報告管理納入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制度。礦業權人按規定在公示系統中填報《本年度礦山動用資源儲量估算表》或《非金屬露天礦山和小型及以下的礦山資源儲量年度變化表》并進行公示。同時,礦業權人應在信息公示系統中提交礦山儲量年度報告,可自主選擇是否予以公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礦山儲量管理中不再要求礦業權人提交紙質礦山儲量年度報告,其他工作另有規定的除外。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抽查檢查、實地核查工作中加強檢查,發現礦業權人在公示的信息表中弄虛作假、數據不自洽的,或未按規定提交礦山儲量年度報告的,列入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名單。 3.《湖北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礦山儲量年度報告編制與管理的通知》(鄂自然資辦文〔2021〕26號)三、規范礦山儲量年報管理 (二)突出分級監管。...落實嚴格監管。在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實地核查工作中,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儲量年報抽查檢查、實地核查,鼓勵組織專家安排一定比例的礦山儲量年報進行專項檢查。 |
|
|
13.對綠色礦山建設的該情況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五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和礦區生態修復等活動的監督檢查,依法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2.《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財政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自然資規〔2024〕1號)二、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五)分類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應當依據法律、法規或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文件中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的規定明確要求,對新建礦山,要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運行,正式投產后1—2年內應通過綠色礦山評估核查。七、健全工作機制...(十五)形成齊抓共管合力。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共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應健全溝通協調機制,加強綠色礦山動態監管,及時通報有關信息。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的,及時移交職能部門依法處理。相關部門將涉企行政處罰信息統一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于企業名下并向社會公示。
|
|
|
14.對礦區生態修復(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情況的監督檢查 |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024年修訂)第五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和礦區生態修復等活動的監督檢查,依法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2019年修正)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采礦權人履行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財政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自然資規〔2024〕1號)七、健全工作機制...(十五)形成齊抓共管合力。...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礦山“三率”(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監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等執行情況的監管。 |
|
|
行政檢查頻次上限 |
按程序另行公示 |
|
|
行政檢查標準 |
上級部門制定后公示 |
|
|
專項檢查計劃 |
按程序另行公示 |
|